我們私下里總是說,某某家的孩子真有禮貌,言談舉止讓人喜歡;也會說誰家的孩子很沒家教,臟話連篇。孩子的表現是家庭教育的縮影。換言之,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深深的烙著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家風和家訓。
優良的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教育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同時優良的家風還能創造出好的家庭,俗話說:家和萬事興,相互體諒,相互寬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只有家庭和睦,社會才會穩定。
從小我的父母總是教育我,不浪費,要尊老愛幼,不能頂撞父母,不說謊話,不要占小便宜。父母用言傳身教教導我們:和為貴。孝為先、勤為寶、儉為德。
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孩子。我就是在傳統、樸實的家風熏陶下長大的…… 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這是父母對我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在我的成長的記憶中,父親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他從來都是勤勤懇懇的做事,實實在在的做人。在我心目中我的父親是全能的,所有的農活他都會做,農閑之際他會外出打工賺錢,在物質貧乏的年代,在很多人的童年記憶里有挨餓的經歷中,而我的父親用他的勤勞保障了全家人的衣食無憂。父親還是一個熱心的人,平時左鄰右舍有個什么事,他總是默默的搶著去幫忙,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我在參加工作之后的多年里,也一直秉承這個家風,實實在在的做事,腳踏實地的工作,為自己贏得了領導的認可和同事的尊重。
我的母親是一位非常熱心,樂于助人而又任勞任怨的農村婦女。在村里,她是出了名的熱心人,誰家有個什么事,她總是跑在頭里。母親孝敬公婆也是出了名的,奶奶癱瘓在床多年,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全是母親床前盡孝,直至把老人送走。多年的伺候老人,母親也學會了扎針拔罐提腰之類的技術活。村里老人有個頭疼腦熱的,都愿意找母親去拔個罐提個腰。在母親的影響下,我懂得了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道理。更理解了什么是百善孝為先。在我成家之后,母親一直在幫我照顧家庭,父親舍不得放下手中的農活,所以一直住在農村。我會經常帶著妻子兒子回老家看望老人,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孝敬老人這種傳統美德在兒子身上一直延續下去。同時我的家庭非常和睦,妻子通情達理,母親仁愛慈祥,孩子乖巧懂事,每天我回到家里,其樂融融,如沐春風。
父母小時候家里窮,沒有上過幾天學,也吃夠了沒有文化的虧。所以他們非常重視兒女的學習。我在求學時,父母經常會說,一定要刻苦學習,唯有知識是別人拿不走的。我理解父母的苦心,所以發奮圖強,刻苦學習。同時也深深懂得:世界上最不虧本的投資就是投資學習。所以在家中,我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建立學習型家庭。少看電視,不玩網游,不做手機控。抽空讀書,給自己的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在我的影響下,兒子也逐漸的喜歡讀書,我們家中充滿了濃濃的學習氛圍。
好的家風會讓人終身受益,我們希望踏實做事、與人友善、家庭和睦永遠被傳承下去。
王希成 |